
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三卷)-民族国家: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
主编:赖德霖、伍江、徐苏斌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内容简介:
       《民族国家——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主要内容为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建筑师对中国风格的尝试,民国礼制重建与礼制建筑,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首都计划》、《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大上海计划》和广州地方自治建设中对于建筑的民族性的表现,中外建筑家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保护,中国建筑家对于中国风格的探索,以及以厦门大学校园建筑为代表的对于中国风格的地域性表达。这些内容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建筑师创造一种中西结合的“适应性”建筑的努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民族国家的重建过程中,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对于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目标的追求和他们“中国的文化复兴”的理想。
目录:
第七章 “民族形式”的滥觞——西方建筑师对中国风格的尝试
第一节 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岭南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北京辅仁大学等
第二节 何士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风格设计
第三节 茂飞的燕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第四节 建筑“翻译”——西方建筑师与一种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国民与首都及上海、天津和广州的建设(1927―1937年)
第一节 民国礼制重建与礼制建筑
第二节 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
第三节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概说及《首都计划》和《天津市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
第四节 南京
第五节 近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先声——上海市与“大上海计划”
第六节 广东地方自治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开展
第九章 历史遗产与现代化(1901―1937年)
第一节 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第三节 中国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保护
第五节 学院派影响与中国建筑师的中国风格设计及杨廷宝的“法则化”努力
第六节 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梁思成与国立中央博物院设计 第七节 民族性的地域性表达